指纹和DNA是广为人知的生物识别形式,这要归功于电视剧中的犯罪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计算机设备在物体中的互联互通,其他形式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在寻求安全保障。例如,用户独特的物理特征作为身份识别和访问限制的形式,在计算机科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就是以这种方式使用指纹、虹膜扫描和人脸识别。其他可能投入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视网膜、静脉和掌纹。
耳朵是另一种潜在的生物识别技术。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上的研究,耳朵识别技术,或者说 "耳纹",有一天可能会被用作个人身份识别,通过智能手机保障智能家居的安全。
突尼斯马纳尔大学的Sana Boujnah及其同事提出,智能手机的无处不在,加上智能生活的发展趋势,将使生物识别技术成为未来家庭中的重要元素。生物识别除了是个人独有的特征外,还应该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而耳朵符合这些标准。之前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耳朵也有差异,耳朵的结构或多或少都是永久性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通过提出将耳纹生物识别技术融入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中,作者希望克服诸如成本过高、安装复杂等障碍。他们设想他们的系统价格低廉,可扩展到新设备,并为大多数用户所熟悉。
"智能家居有各种好处,比如提供更多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合理使用能源等,有助于节省大量的费用,"作者们说。"由于耳纹是一种令人鼓舞的物理特征,最近被作为生物识别资产推广,我们建议将其作为其他流行的生物识别技术的替代品,因为它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人与人之间通过步态和声音等身体特征本能地识别对方。使用计算机视觉方法提取和测量像生物识别签名这样的特征是很难的。近年来,生物识别方法被集成到移动设备中,与传统的做法相比,生物识别方法具有安全优势。然而,这种传统的认证系统使用的是字母数字代码和基于点击的图形或图案,难以记忆或容易被黑客攻击。
作者认为,由于耳朵是一种 "被动的生物识别技术",因此它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更有优势。与面部识别技术不同的是,它的有效性不会因为面部头发和情绪表情而受到影响。而且,与虹膜或视网膜相比,耳朵的颜色分布更均匀。"耳朵比脸部更小,这意味着可以用更低分辨率的图像更高效、更快速地工作。"作者们说。他们还承认,覆盖在耳朵上的头发可能是一个问题。
在光照对比度变化、视点变化、图像注册不足的情况下,之前已有的耳部识别方法的性能并不稳定。该研究结果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作者报告说,他们对该方法的速度和鲁棒性充满信心,这可能是构建现实世界的耳部生物识别系统的关键。
论文标题为《Ear recognition in degraded conditions based on spectral saliency: smart home access》。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