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南方孩子吧,冬天实在太冷了!”“江浙沪的冬天湿冷,没有供暖太难受了!”“成都跪求供暖!”……前不久,一条“南方也有冬季供暖需求”的热搜获赞5.3万次,评论区中,南方网友们对于“求供暖”的呼声满屏。
南方供暖虽早已不是新话题,但其社会关注度却一直居高不下。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加快推进南方清洁取暖的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更是连续三年向全国两会递交有关推进南方供暖实施的议案,在今年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建议”议案中,周洪宇提出我国淮河以南到长江沿线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武汉等101个城市(下称“南方百城”)应尽快发展供暖市场。由此,“南方百城”供暖成为新焦点。
在周洪宇看来,作为新兴供暖市场,相比较于北方地区,南方百城推进清洁取暖经济层面更具承受力,理念方面更加与时俱进,模式创新更有想象空间,技术途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换言之,清洁取暖,下一步增量市场无疑在南方。
那么,作为供暖市场下一个“风口”的南方百城,将如何加速落地清洁取暖,进而确保疫后城市高质量发展?落实南方百城清洁供暖,各地又将克服哪些掣肘?近日,记者就此进一步专访了周洪宇。
高质量生活追求是南方供暖市场关键驱动力
“我为什么连续三年呼吁加快推进南方供暖?事实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南方百城供暖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周洪宇开门见山对记者这样说。
“南方百城集聚了我国14%的人口和27%的经济产出,但受限于南北供暖线设定,该地区一直未能发展集中供暖。”在周洪宇看来,判断城市供暖与否的依据并非仅有绝对温度,而是应综合考量人体舒适度和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家用暖气片销量同比增长430%,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正是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
“据测算,到2020年,南方百城具备供暖条件的潜在家庭为451—266万户,到2025年将增至1778—3125万户。”周洪宇指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驱动南方百城供暖市场不断壮大。
南方百城供暖的潜在需求也为疫后产业、经济等国内市场的重振提供了新机遇。周洪宇表示:“南方百城中的部分城市是本次疫情重灾区,其集中了约90%的确诊案例,这对南方产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
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到2020年,采取分户自供暖的潜在家庭达到1266万户,将直接拉动包括取暖设备购置、家装、能源消费等共计1184亿元的消费支出;而若采取集中/区域供暖的潜在家庭为451万户,将拉动能源消费126亿元。”
不仅能带动能源消费,南方百城清洁供暖的推进也能拉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和GDP增长。周洪宇表示,如果采取集中/区域供暖模式,到2020年,南方百城新增基建投资将为2352亿元,2025年将达5.8万亿元,将拉动新增就业65万人。
数字的背后是南方百姓与产业、经济市场重振的需求,“除此之外,推动南方百城供暖市场同样也是实现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周洪宇说。
他指出,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都高度依赖安全、稳定的热力供应。由此,推动供暖市场发展,也是提升大数据综合应用、增强城市韧性、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良好契机。
借势“新基建”,南方百城供暖的推广也将成未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周洪宇进一步指出:“发展南方供暖市场,在上游,将促进传统锅炉、空气源热泵向高效节能的新型热泵转变;中游来看,将促进热力管道传输、数字化调控系统的技术进步;下游需求端,将进一步推动5G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推动终端智能表计信息与中游调控、上游生产互联。
供暖模式宜根据各地基础条件动态调节
多方需求的共同呼唤下,南方百城供暖市场近年已初见雏形。
周洪宇介绍,目前,南方百城已自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种供暖模式,分别为基于城市电网、天然气管网进行的以电采暖、燃气热水采暖为主的分户自供暖。合肥、贵阳等城市采取的市政集中供暖,以及以现有热源或能源站为主的区域集中供暖。所用热源来自现有热电联产电厂、工业余热、新型热能源及多能互补能源站。
其中,区域集中供暖这一模式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多个城市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户式供暖模式在杭州也已有实践,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设置供暖时长和温度。
“分户自供暖、市政集中供暖和区域集中供暖这三种供暖模式各有千秋,每一种模式都是各地因地制宜的产物,其绝不是静态概念。”周洪宇表示,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百姓生活习惯、生活质量均不相同,因此,供暖模式需根据各地自身基础条件动态调节发展。
周洪宇提出了采取先试点、分步走,逐步实施的南方百城供热策略。他补充说:“在供暖地域上,首先应考虑中东部省会和重点城市,优先拓展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合肥、长沙等大中城市供暖市场;其次则考虑西部省会和重点城市,向重庆、成都、贵阳等城市拓展。最后覆盖其他地级市和重点县域。”
周洪宇亦表示,在南方百城供热市场发展模式方面,也应分步实施。他指出,首先应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设施,发展分户采暖,基于已有热源实施区域集中供暖;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发热能综合利用,投建多能互补能源站,完善相关公用基础设施,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最后,应在先行先试城市建成区域能源互联网,并将大力推广典型经验。
南方供热市场发展需要破除制度性障碍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南方百城供热市场的重要基础数据还没有完全掌握,且也并未对城市供暖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领导层和百姓均未对南方供暖形成统一共识。”周洪宇坦言。
想要进一步推进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发展,周洪宇认为,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是关键。
“政府应强化政策协同,引导供暖市场良性发展。”他表示,南方供暖市场现已兴起,首先需要破除制度性障碍,建立起主体明确、权责清晰的现代监管体系,并出台行业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企业有序开拓供暖市场,去除对南北供暖政策的差异化歧视;在有条件的城市,应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和投融资支持。
在畅通融资渠道方面,周洪宇建议,应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实施供暖示范工程项目。
“南方供暖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周洪宇同时强调,住建部、发改委等部门应牵头开展供暖市场调查,摸清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基础信息,包括各类热源资源量、已建和拟建的基础设施等;其次,国家应着力谋划试点,制定专项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发展扩容提质,在城市空间、产业、能源资源布局上与供暖发展进行衔接,将供暖、供冷纳入城市综合能源服务体系规划。
“提高综合能源服务效能至关重要。”周洪宇认为,通过冷热联供,可打破南方百城供暖季短、负荷波动大的桎梏,平衡各类终端的采暖制冷负荷,以提高城市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特别针对南方地区供暖示范工程建设,周洪宇建议,发改委、能源局应协同推进多能互补冷—热源系统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发高效利用清洁热源的技术路线,积极开发“智慧热网”、智能终端管理等新调控技术,助力供暖系统高效运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