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晶科能源(JKS.NYSE)发布Tiger Pro系列的全球上市会后,其产品功率和效率的表现,技惊四座。不仅是上游制造商,中游电池、下游组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电站投资商及各类适配方,皆对这次发布印象深刻。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晶科能源全球产品管理总监周超杰、晶科Tiger Pro产品负责人刘晓颖等三位管理层,对Tiger Pro系列组件业务的思路,未来企业及行业市场走向的洞察、与相关产业链的配套等进行解析。
晶科10GW量产能力,主要基于全产业链模式,如由硅片端到电池端,再至组件,可以自己供应。所以10GW的量产可实现。当然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也可从其他供应链来选择合作伙伴,让组件制造产能更突出,以适应未来需求。
晶科把关注点放在了电池端,用叠焊技术,用工艺的持续改进来匹配下游电站投资方和业主的核心需求。既要结合优越的发电性能和优异的温度系数,更低的衰减率(首年2%)和更优的开路电压,同时更要看逆变器、支架厂家的接受能力。对照传统组件,晶科新品是否能大幅地降低度电成本,并以组件的高能量密度为投资者提供最大化的电站发电量。
晶科系不仅有晶科能源,也有晶科电力,后者一大重要角色是投资人。所以,更会从下游电站和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强调技术领先型,强调最高功率型。会从更在意如何提高性价比,更在意系统集成商的匹配度。
在N型电池领域,晶科已具备800兆瓦的产能。通过效率及组件电池的可靠性等比较,现阶段选择Topcon。但其他技术如HIT也会保持密切关注。
事实上,在头部企业的竞争重压下,晶科更愿意选择直面考验,在相应的技术周期内通过长期积淀下来的重要判断力、战略定位以及技术更新力,来不断与上下游磨合,并围绕、探寻客户的终极需求,找到开拓新品的那把钥匙。
公司也在结合各种能力与要素,做出适合市场的业务逻辑,最终让它们逐渐成为驱动晶科快速迭代的竞争力和导向。中间道路虽曲折,但抵达一段终点的风景却是如此美好,这也是为什么要经历中间过程的最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与内容源于公开互联网渠道,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