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能源革命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找准方向。”5月10日,中国工程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二期)”重大咨询项目负责人谢克昌院士在成果发布会上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5月启动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系列研究。基于一期研究中发现的能源革命深层次问题,项目组认为要加强农村能源革命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研究。因此,2015年10月,中国工程院又启动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项目的二期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项目组发现,我国各省农村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显著,农村地区人均用能呈现出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同时,农村散烧煤、进行原始利用的生物质和和固体废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问题。
为此,谢克昌表示,必须结合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消费现状等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多能互补的低碳能源网络,强化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水平,加大农村燃气局域网建设,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向燃气化、电气化发展。
调研还发现,我国农村能源技术区域差异较大,比如:沼气工程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秸秆气化系统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地区。
“需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村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谢克昌说,“我国农村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多方努力多能互补推动农村能源清洁发展。”
项目提出了我国农村能源革命“三步走”战略目标: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农村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的清洁、便利、安全、有效的能源供需要求;2035年,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2050年,建成城乡一体化、城乡平等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强国的目标。
关于我国西部能源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项目提出要遵循“生态优先、清洁高效、科学有序、常非并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倍增发展、清洁能源的科学有序发展,将西部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炭、清洁能源、油气能源基地;同时,西部能源大通道要成为我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供需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纽带,助力西部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据悉,2018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三期)”重大咨询项目,将能源革命战略研究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研究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并于2020年初启动了四期研究,重点分能源品种和关键能源技术,剖析面向2035的能源革命战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