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约占人体组成的70%,在婴儿体内甚至高达80%。水作为重要的溶剂,参与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健康的人平均每日需饮水约2L,才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俗称“八杯水”(图1)。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饮用水水源地被严重破坏,污染物种类和水平不断增加;同时,社会进步、物质富足,即使达标的饮用水也可能满足不了民众对其精益求精的要求(如口感、抗生素残留等)。因此,家用净用器作为用户自定义、终端深度处理设备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要了解家用净水器的功能及效果,需先明白其工艺原理。目前市售的主流家用净水器主要由PP棉(初级过滤)、活性炭或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二级过滤)、以及膜材料(核心过滤)多级串联而成,属复合型净水器。
活性炭材料因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及发达的内部孔隙,能高效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嗅味物质以及余氯等化学物质。膜材料根据膜孔径的大小主要分为微滤(0.05-5 μm)、超滤(5-100 nm)、纳滤(1-10 nm)、及反渗透。
其他类型净水器主要包括软化净水器和功能型净水器。前者是在复合型净水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组件,可以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降低水质硬度也进一步提升饮水的口感。功能型净水器则内置某些“特殊功能”的组件,往往价格更加昂贵,常见如矿化/磁化净水器、电渗析净水器等。对于该类净水器的实际作用,笔者建议大家秉持净水器本质是净水产品,而非保健产品的原则,不能盲从。尤其对于“特殊功能”材料,自身可能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物质,应予以重视。
民众对于看得见的物化污染(色/浊度、嗅味)通常敏感,往往忽略看不见的微生物污染。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居民家用净水器处理出水的总细数超标率(>100 CFU/mL)为13.2-87.5%。近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大学于鑫团队研究发现,净水器内部活性炭及膜组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可达102-106CFU/g(图3),总活细菌量为103-105copies/mL(PMA-qPCR检测)。此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10-106copies/g)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10-105copies/g)等水传病原菌也有不同程度检出(qPCR检测);高通量测序进一步揭示了大肠杆菌(0-6.26%)、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ucogenicum(0.01-3.46%)、及铜绿假单胞菌(0-0.16%)在净水器不同组件内的分布特征。
复合型净水器的活性炭和膜组件可吸附、截留微生物,消耗余氯等化学物质,提升饮水的物化指标及口感。但其对于微生物仅为物理作用,并没有完全杀灭。随着净水器使用时间的延长或使用方式不科学,微生物在活性炭和膜组件中将重新增殖。此外,笔者在采样调研中发现,很多用户的净水器滤芯几年甚至十几年从未更换,净水器超负荷运行,俨然成为微生物的“富集天堂”,一旦发生泄露将严重威胁民众的健康。所以,安装家用净水器后,科学、合理的净水器使用及维护同样重要。
净水器只是锦上添花的产品,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管网末端出水也是安全的。
装什么牌子净水器?为了避免软广,在此仅做工艺推荐。活性炭滤芯不是越多越好,膜孔径不是越小越好,笔者建议选择结构紧致密实的活性炭+超/纳滤的复合型净水器。
净水器的功效如何?净水器本质是净水产品,而非保健产品,不要盲从其“功能性”。另外,一定要科学的使用和维护。净水器长期未使用应先排空,多次反冲后再正常使用。
最后,定时换滤芯!换滤芯!换滤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