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能源企业复产复工遇新忧 建议新能源企业关注内需

作者:yzqjny 来源:清洁能源网 :2020/3/26 9:13:40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通报的1-2月份能源生产情况显示,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电力生产下降。其中,电力生产同比下降8.2%,这是该数据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引发多方关注。

次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3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进一步介绍,1-2月份,除太阳能发电实现增长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下降8.9%、11.9%、2.2%、0.2%。从用电方面看,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7.8%,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12.3个百分点,较2018年同期骤降21.1个百分点。

电力是经济的“晴雨表”,此次用电量增速的“断崖式”下跌,映射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已经形成巨大冲击。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积极进展,随着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经济增长形势走向如何?能源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自身生产经营正面临哪些“堵点”和“断点”?国外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又会对全球化特征突出的油气、电力、新能源等细分行业企业带来哪些不确定性风险?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当前影响主要在于需求端。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再怎么赶生产也无济于事”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会议,在疫情爆发后首次提出了“复工复产”的相关要求,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

近2个月过去,复工复产进展如何?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复工复产已呈现有序推进、积极向好的态势。截至3月13日,全国除湖北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中小企业开工率达到60%左右。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不仅保持领先的复工率,还带动产业链协同恢复,为各行业迅速回归正常生产提供支撑。

“2月中旬,光伏行业整体复工率还只有约50%,现在平均已达80%以上,部分省份超过90%。在光伏制造企业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前期原料短缺、交通受阻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产品供应已无大碍。”正在一线调研的工信部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告诉记者。

特变电工鲁缆公司营销负责人秦天坦言,疫情曾一度导致企业订单短缺,项目大面积停工、延期,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但进入3月份,国家电网全面复工复产一批重点工程,为我们的产能释放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人没有受疫情影响而放假在家,相反,目前工作量比以往还要大。”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疫情影响却未消除。“1-2月,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但不可否认,包括能源在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发电量出现‘断崖式’下跌,用电量及增速创近年来新低,主要原因正是疫情导致的电力需求放缓。”电力行业专家叶春举例,前2个月,二产和三产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了12.0%、3.1%。其中,作为拉动用电量增长的两大主要行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分别下降16.5%和20.8%,大幅拉低了用电量增速。

尽管一季度是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传统旺季,但1-2月,国内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量价齐降”——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滑11.3%,除城市燃气略有增长外,其他用气均大幅下滑;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中国LNG出厂价格指数,由去年12月初的4335元/吨降至3月11日的3190元/吨,跌幅接近30%。

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成为了深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继1月全国产销同比下滑55.4%、54.4%后,2月产销量持续低迷,同比分别下滑82.9%、75.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产销数字的双双大幅下滑归因于疫情导致消费需求受到严重抑制。

“上游未能复产,下游就会断粮。下游市场不能及时恢复,反过来将造成上游库存积压,甚至出现再次停工停产的风险。对能源行业而言,当前影响主要在于需求端。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再怎么赶生产也无济于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直言,“下游起来了,上游才能真正顺势发力。”

“需求放缓反过来影响复工率,目前炼化企业开工率只有65%-70%,在能源行业相对较低”

如果说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把落下的进度“追赶”回来就是能源企业接下来的核心任务。但据了解,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赶工”也面临多重考验。

首先是疫情带来的“直接损失”。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若以疫情4月底结束估算,包括用电量下滑、电费回收、融资缺口等影响在内,国家电网在湖北一地的损失就达160亿元。另外,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根据该《通知》,今年2月至6月期间,国家电网将累计减免电费约489亿元,让利电费占2019年利润总额的63.5%。“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国家电网27家省级公司都将面临一定压力。”

燃气行业同样承压。近两周来,中国燃气、华润燃气等“燃气五虎”股价齐跌,其中昆仑燃气、港华燃气、新奥能源的累计跌幅均超过10%。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预测,“1-2月,各项指标下滑得厉害,下游订单可能到4月才会大规模恢复。疫情若在4月结束,今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尚有望增长6%-8%;若持续到6月,今年全年能与去年持平就不错了。”

其次是下游需求放缓带来的持续影响。中国燃气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齐亚龙称,疫情对其所在的贸易公司一季度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参照年初预算,多项指标均未完成。“我们正在加紧冲刺,但市场需求仍没起来,要加大出货量就不得不选择降价。”

“企业陆续具备开工条件,但市场在哪里?目前,油品、化工产品均面临‘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局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称,尤其是对于民营炼化企业来讲,弥补损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持观望态度者不在少数。“需求放缓反过来影响复工率,目前炼化企业开工率只有65%-70%,在能源行业相对较低。”

近期境外疫情扩散,对国际市场的不利影响随之蔓延,最终难免会对国内形成负面影响。以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光伏行业为例,TüV南德大中华区智能电力设备及光伏副总裁许海亮称,此前的预测显示,海外市场今年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量很大。但受疫情冲击,国外订单量目前已出现下滑,拜访客户、技术交流、国际展会也已受限。“且疫情走势尚不确定,暂时难以预估海外市场的损失。”

吕芳也称,相比国内市场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近年来国际光伏市场“又大又稳”。“我国已是全球最大光伏产品制造国及出口国。意大利、日本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恰好又是组件出口集中或光伏应用较好的地区,当地人员、物流、工程都在受限,对企业经营而言的确是一道新难题。”

疫情引起的需求下降,还有可能带来法律风险,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例如,国际天然气交易目前多按“照付不议”的长期协议执行,我国进口LNG、管道天然气基本也都签署了此类协议。疫情期间,中海油、中石油纷纷向供货商发出遭遇不可抗力的通知,但目前尚无明确进展或已被对方拒绝,不排除因供货商不承认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更多损失。

“相比此前火爆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今年将走向稳定,有望平抑海外波动,建议新能源企业关注内需”

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双双低迷,能源企业该如何突围?

“针对疫情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提早制定应急方案,协同上游供应商企业共同应对,尽力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截至3月15日,64个项目实现复工,占全年开工项目的20%以上。”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表示,一方面,根据原有计划,动态调整生产工序,确保现有资源的有效运转,并通过增加工时、提高激励等手段极力弥补损失;另一方面,正在进行全年供需匹配及差异分析,并制定追产措施,以确保年度经营计划有效实现。

在油气行业,为促进成品油销售,不少加油站“提前锁客”,除采取加油送礼、积分兑换等常规举措,还主动尝试新方式,通过线上卖口罩、卖菜等手段弥补不足。截至目前,近4成加油站的销量环比增长5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销量,我们倡导加油站新零售模式。”油气行业专家魏敏建议,加油站可考虑从单一平台业务转移到多平台业务,由同质化产品向差异化转型,回避粗暴价格战。同时,重视向体验式服务营销转型,从“车辆服务”到“对人和生活加油”,充分利用大数据摸清用户的更多需求。

在此基础上,多位专家建议,由于境外疫情仍处高发期,能源企业要充分预判外贸进出口业务可能受到的严重影响,着力稳投资、扩内需,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复工;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潜力,全力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认为,光伏制造业对海外市场依赖较大,疫情虽会造成海外需求低迷,但国内企业生产不能停。“随着2020年拟新建的补贴竞价项目6月15日完成申报,一批新项目将陆续开工。相比此前火爆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今年将走向稳定,有望平抑海外波动,建议新能源企业关注内需。”

庞广廉提出,包括5G基建、特高压等领域在内,“新基建”对诸多能源企业来讲是重大新机遇。“随着项目兴起,市场对高端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这也是石化企业此前较少涉足的领域。越靠近终端市场,企业利润率越高。例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直接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飞机的高端复合材料,既是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叶春也称,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20天内4次重要会议提及相关内容。作为疫情冲击之下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能源制造、供应服务、项目建设等企业均有巨大市场机遇。

“3月以来,发用电量已有明显回升。3月16日调度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高于2月底的162亿千瓦时,上升9.9%。3月19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量达到55万吨,已接近往年正常值。”叶春进一步表示,疫情影响是短期、可控的,能源企业没有必要过于小心翼翼。随着1-2月受压抑的生产、需求加速回暖,预计二季度疫情影响将逐渐减弱,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步伐必将也必须加快。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总投资却高达80亿元,通威多晶硅成本果真4万/吨?

  •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解锁光伏基地运行数据

  • 俄媒:欧洲不能没中国太阳能 否则倒霉的是消费者

  • 美国面向全球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30%的关税

关闭